走进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纺织园区,工厂内羊绒纺纱机器轰鸣。各大企业开足马力抓生产、赶订单,通过技术创新扩大产能。浙江新澳、国斌亚琦、舜昌亚麻等一批项目的落地投产,让灵武市现代纺织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确认赛尔透平机械有限公司重整计划执行完毕。这是长沙中院第一例破产重整计划执行完毕案件,不仅妥善化解了企业债务危机,成功挽救危困企业,更有效服务和保障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胜利油田胜利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完成重整后首批6台燃气发电机组顺利发运。标志着水发派思燃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水发燃气集团、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对胜动集团重整后,生产经营全面启动。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民商事案例。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0年底,30多家债务总额在百亿元以上的企业完成司法重整,扭亏为盈。仅2020年,人民法院通过司法重整盘活资产4708亿元,让532家企业重获新生。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典型案例和创新机制。最高法执行局局长黄文俊介绍,今年一季度,全国法院审结中小微企业破产重整案件83件,涉及债权总额1673亿元,帮助70家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脱困重生,4万余名员工稳住就业岗位。
郑州市近年来企业破产重整整体情况如何?11月30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法院发挥破产重整制度优势,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情况。本网从发布会现场获悉,全市法院先后以破产重整方式结案46件,帮助46家企业脱困重生,盘活资产178.52亿元、化解债务626.56亿元。
“感谢法院,有了这笔钱,我们公司就能渡过难关了。”近日,在重庆市博海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海公司)与三明众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祥公司)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一案中,申请执行人和多名房屋买受人向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乾兴旺表达了谢意。
从保定市涞水县野三坡景区管委会获悉,野三坡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野三坡旅投)现已开始进行企业重整,以妥善处理公司所涉及债权债务问题,尽快摆脱财务困境,确保该县旅游产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三年前,中安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安信)资产评估价值9.99亿,负债总额205亿;债权人竞相瓜分资产;骨干离职、员工流失、厂区荒废……面对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企业,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廊坊中院)是如何帮助它迎接新生的呢?
北京市经信局对外介绍,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协同机制,帮助破产企业重新“站起来”。“信用中国(北京)”网站已开设“破产重整企业公示与失信信息信用修复”专栏,实现了行政处罚、异常名录、严重失信、税务失信、金融修复“一口入”,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一站式”查询信用状态、申请信用修复的便捷服务。
4月26日,城市副中心举办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通州区发改委副主任张弘介绍,《通州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制定发布,共形成84项具体任务,落实市级改革任务、开展创新试点、解决企业诉求、助力企业发展,方便市场主体办事“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
《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