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个体工商户生存发展面临的经营成本、经营场地、招工用工、贷款融资等诸多方面困难,本市将出台26条“含金量”高、“保质期”长的具体措施,回应个体工商户关切,提振市场信心。3月28日,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起草的《北京市贯彻落实〈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扶持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其网站公开征求意见。
为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优化三地营商环境,给三地企业和政府搭建交流平台,3月9日,京津冀政务服务合作交流暨“跨省通办”自助办上线活动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办。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雄安新区相关部门共同启动京津冀+雄安“跨省通办”自助办上线仪式。三地以此为契机,分别设计了政务服务自助办“跨省通办”办事界面,完成了技术对接,联合推出208项具备相互查询办理条件的自助办事项。
为深入贯彻落实《门头沟区“营商环境建设年”工作方案》,充分发挥特约监督员作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推动门头沟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近日,区政务服务局组织召开了门头沟区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座谈会,邀请特约监督员和相关单位代表10余人参会,就如何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更有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心无旁骛做实业、抓发展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2022年1至11月,本市新设企业23.1万户,同比增长7.36%;截至目前,全市电子营业执照累计调用量达9100余万次,居全国首位;截至11月底,84万余户企业通过全程电子化办理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率超95%……五年来,为优化营商环境,市市场监管局在持续提升企业开办效率、降低准营门槛、减轻企业负担、维护公平秩序、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北京方案”。
亿滋北京产线持续升级改造,2022年还落地“奥利奥云朵蛋糕”新产线并投产;SMC完成中国业务重组,致力于打造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配套的“百亿企业”……从建设新产线到业务重组,外资企业的业务拓展,不仅透露出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更是他们用实际行动对北京经开区营商环境投下的“信任票”。数据显示,仅2022年1月至9月,北京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同比增长164.09%,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快且含金量高。
为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市司法局研发建设了行政审批系统,涉及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126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100%全程网办。市司法局日前通报,该系统引入区块链技术,并实现人员证书一体化打印。通过该系统,市民用手机“扫一扫”,就能调取律师电子证照,对律师身份进行验证。
营商改革举措有没有在各区落到位?与企业和老百姓打交道的基层部门服务如何?近日,本市开展区级营商环境试评价,设置市场准入等14个一级指标,重点评价区级政府在审批、监管、服务等方面的质量和效率。
为进一步体验优化营商环境成效,切身体会规划许可申报流程,掌握一线窗口规划许可接件、受理工作的难点、堵点,近日,密云规自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长峰到密云区政务服务大厅,以“多重身份”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
为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近日,北京市政府印发了《北京市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在8月1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戴颖介绍,作为2022年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实施方案的配套政策之一,《若干措施》重点围绕涉企服务、网上办事、准入准营、扩大经营等5个方面,提出了34条改革举措,推动政策精准直达快享,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提振信心,加快恢复发展。
为优化营商环境,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21〕24号)《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十五届〕第25号)《北京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京政发〔2022〕6号)《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22年版)相关规定,特制定《北京市商务局关于调整洗染业经营者备案有关工作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在本市范围内对洗染业经营者备案有关事项进行调整。
减环节、减时限、减成本,北京优化营商环境再出“实招”。近日,市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改革的通知》,推动招投标领域新一轮创新改革。据悉,北京将推进各领域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一网通办、全程留痕、全城通办,不断提升交易平台规范化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全力打造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